森林是大自然的“調度師”,是“地球之肺”,是野生動植物的棲息庇護所,也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只有人人行動起來,才能讓“木”成“林”,讓“林”成“森”。3月21日是世界森林日,《佛山日報》推出手繪跨版,展現生態底蘊豐厚的綠美佛山,探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道路。
佛山市地處廣東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腹地,轄區河網密布,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2017年獲評國家森林城市。2018年起,佛山市在全省率先開展萬畝千畝公園等城市大型和超大型綠心群建設,打造均安東海綠島公園等16處萬畝公園和王借崗森林公園、三山森林公園等18處千畝公園。
佛山亞藝公園。/資料圖片
筑木成林,才能“森森”不息。近年來,佛山持續愛綠護綠,大力開展植樹活動、萬里碧道建設和河心島生態修復行動,推動森林建設提質增效,和地球一起“森”呼吸。
如今,佛山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成效明顯,全市人均公園面積上升至19.25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6.12%;建有森林公園37處,其中國家級森林公園2處、省級森林公園1處,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城市森林公園群,生態建設實現綠色蝶變。
佛山市民積極參與植樹活動。/資料圖片
“十四五”期間,佛山將始終堅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在省委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背景下,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打造半城山水滿城綠的綠美佛山。今年,佛山將開展林分優化2.7萬畝、森林撫育4.6萬畝,新建碧道170公里,打造秀麗湖庫20個,完成云東海國家濕地公園試點驗收,推進金沙島國家濕地公園建設。同時,完善生態保護區、生態隔離帶、生態廊道和公園綠地系統,加快建設佛山植物園,加強古樹名木保護,持續開展礦山生態修復和歷史礦山綜合治理,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
云東海國家濕地公園
湖水瀲滟 鷺鳥紛飛
云東海國家濕地公園位于三水區云東海街道的中部,總面積超過400公頃,濕地率達80%以上,包括云東海北湖、月亮湖、楊梅涌、寶月引涌和大塱窩涌。該公園是佛山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的重點工程、佛山市濕地體系中“三江匯流”保育區的濕地生態景觀核心和珠三角地區鳥類遷徙的重要節點。在良好的生態環境基礎上,公園通過恢復濕地植被、加強水質治理等手段,不斷提升生態環境。公園內湖水瀲滟、鷺鳥紛飛、綠蔭如蓋,堪稱三水的“城市綠芯”。
云東海國家濕地公園濕地率較高,湖光瀲滟,景色怡人,俯瞰月亮湖的湖中小島,宛如一個戒指安放在湖面,許多鷺鳥生活在這個島上。/佛山日報記者王澍攝
南海金沙島國家濕地公園
鳥鳴魚躍 蒼翠環抱
南海金沙島國家濕地公園位于南海區丹灶鎮東部,包含水域、灘涂、林地、草地等,總面積1576.11公頃,其中濕地面積1510.45公頃,濕地率95.83%,是南海唯一的國家級濕地公園。這里有原生態的濕地風光,水波漣漣,鳥鳴魚躍。落羽杉林、蘆葦蕩、竹林等綠植環抱濕地。一路綿延、水草茂密的灘涂,吸引了鷺鳥聚集。金沙島環島有全長42.3公里的河岸線,綠道長達10多公里,騎行愛好者可環島慢騎,沿途的?;~塘美景盡收眼底。
廣東南海金沙島國家濕地公園航拍圖。/珠江時報全媒體記者劉勇斌攝
三山森林公園
漫步“綠肺” 美景盡收
三山森林公園位于南海區三山島西北面,東至泰山路,西至環島西路,南至長江路,北至三山大道,由大松林、中心崗、鐮崗尾三座山崗組成。公園規劃定位為廣佛地區功能完善、特色鮮明的城市森林公園。該公園的建設將與生態環境保護、海綿城市建設相結合,構建具有山地特色的公共景觀,為廣佛居民創造一個休閑娛樂的活動場所。項目總面積約1300畝,分三期推進,一期已于2020年6月底對外開放。這里山寧水靜,鳥飛蝶舞,游客踏上登山步道,穿過空中棧道,在景觀平臺可俯瞰整個三山新城的美景。
佛山三山森林公園自然風光航拍。/圖蟲創意
順峰山森林公園
山色水韻 品味嶺南
順峰山森林公園位于順德新城區西北部太平山麓,總面積8209畝,依據“兩山兩水”(太平山、神步山,桂畔湖、青云湖)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突出“山色水韻”的建設主題,同時充分融入了本地深厚的人文歷史底蘊以及嶺南特色民俗民風,古塔、寺廟等歷史古跡和古典園林風格的樓閣建筑散落在園內各處,共同形成了順峰山自然與人文的景觀格局。公園以兩湖(青云湖區、桂畔湖區)、兩塔(青云塔、舊寨塔)為主要旅游軸線。
順峰山公園四時皆美。/亦鳴攝(資料圖片)
老香山
重巒疊嶂 天然雕飾
老香山坐落于佛山市高明區西部的合水,是高明區第二高峰,也是區內面積最大的山。站在山頂眺望,山中奇石林立,重巒疊嶂,森林覆蓋率、空氣負離子含量極高,是一個天然大氧吧。山上環境優美,藍天、碧水、青山,為珍稀動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
高明區更合鎮的老香山山麓,生態環境優美,一群白鷺飛過,帶來勃勃生機。/佛山日報記者洪海攝。
如今,老香山上仍保存著一片近200多年未開發過的原始次生林——合水中華桫欏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生長的古生代植物中華桫欏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珍稀瀕危植物,與恐龍在同一時代生存,曾被稱為“月亮神樹”。
目前,保護區內共發現4000多株中華桫欏,其中生長最高的達3米左右。除了中華桫欏外,保護區內還發現了6種國家保護名貴瀕危動植物,還有穿山甲等珍貴動植物1000多種。
云勇國家森林公園
植被豐富 物種多樣
云勇國家森林公園位于高明區明城鎮南部,總面積2023.41公頃,山林植被豐富。公園內最高點為雞籠山,海拔418.7米。
云勇國家森林公園,放眼望去滿是蒼翠。/佛山日報記者洪海攝
園內共有維管束植物156科507屬780種,其中蕨類植物22科28屬43種,裸子植物6科9屬10種,被子植物128科470屬727種,包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5種,分別為金毛狗、水蕨、桫欏、福建觀音座蓮、巴戟天。
此外,園內還有野生動物50科97種,其中哺乳類5科5種、鳥類34科68種、爬行類5科11種、兩棲類6科13種。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有3種,為大靈貓、小靈貓、中華穿山甲;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有12種,分別為豹貓、蟒蛇、黃嘴白鷺、松雀鷹、蒼鷹、鳳頭鷹、草鸮等。
皂幕山
山水交融 皂幕凌云
皂幕山是一片位于高明區楊和鎮的連綿山脈,主峰高度為804.5米,是享負盛名的佛山第一峰。從山頂一眼望去,山中林木幽深,蒼翠深邃,宛如無邊的綠帳,因此得名皂幕山。因山中常有白云繚繞,皂幕山也享有“皂幕凌云”之譽。
皂幕山風景區的絢爛朝陽。/佛山日報記者洪海攝
目前,皂幕山旅游風景區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連通皂幕山下井頭村、石坎村、橫坑村、坑美村等多個自然村的Y651井皂線成為高明區首條全域旅游示范路,入選廣東省“十大最美農村路”。
如今,皂幕山的豐富資源得到統籌利用,圍繞皂幕山及其周邊地區開發的徒步、登山活動受到游客青睞,成為高明自然生態的名片。
王借崗森林公園
火山遺址 四季繁花
王借崗森林公園屬市千畝生態綠心群的核心公園之一,是推動生態建設從“淺綠”到“深綠”的重點項目。公園位于禪城區張槎街道張槎西路與東平路交界處,崗高約60米。公園一期工程為火山公園。王借崗是由火山噴發的玄武巖構成,形成約5200萬年,其典型的玄武巖柱狀節理在省內乃至國內尚屬少見。公園二期工程植物布局從“水-岸-山坡-山頂”規劃設計植物,根據植物習性、功能和分布規律,選用不同的植物和配置方式,體現植物的功能性、生態美和立體層次美。公園三期建設項目為農田觀光區,打造集山、水、田于一體的田園風光,在夏秋季節種植粉黛亂子草,配以湖泊、水車、棧橋等背景,構筑成一幅清新優美畫面。
王借崗森林公園。/資料圖片
燈籠沙河心島
形如魚燈 群鳥蹁躚
燈籠沙河心島位于順德區樂從鎮東北部,潭洲水道中間,面積約200畝。在東平河上鳥瞰,可見面積狹長的燈籠沙如水中浮起的一盞魚燈,將寬闊的潭洲水道分割成南北兩條航道。作為佛山市首批河心島生態修復試點島嶼,燈籠沙已經修復成為對生態要求最高的自然生態型河心島。曾經的燒烤場不復存在,如今水鳥、樹蛙等野生動物紛紛在島上棲息。燈籠沙河心島與佛山新城濱河景觀帶隔河相望,成為市民觀鳥賞景的好去處。
燈籠沙島上棲息著一群白鷺,三三兩兩,悠然自得,或許樹上漫步,或許拍打展翅,背景就是佛山新城。/佛山日報攝影俱樂部影友霍偉權攝
神奇動植物在佛山
根據《佛山市野生動植物資源本底調查成果》,佛山目前共有野生維管植物1038種,其中野生植物、栽培植物、外來植物分別為789種、254種、79種。佛山共有國家重點保護和珍稀瀕危植物17種,包括黑桫欏、土沉香、見血封喉、金毛狗等。佛山共有野生脊椎動物220種,其中哺乳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分別為31種、115種、48種、26種。
夜鷺
熬夜釘子戶
夜鷺屬廣東省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比較集中的分布地如綠島湖、璜璣、北滘雞洲等。通常于黃昏后從棲息地分散成小群出來,三三兩兩于水邊淺水處涉水覓食。
夜鷺。
東方白鸛
鳥界國寶
東方白鸛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鳥界國寶”之稱。常在沼澤、濕地、塘邊涉水覓食,主要以小魚、蛙、昆蟲等為食。
“鳥界國寶”東方白鸛現身云東海國家濕地公園。/佛山日報記者賴基潤攝
白骨頂雞
深藏不露的潛水高手
白骨頂雞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其頭部長有一塊橢圓形白色的額骨。常棲息于有水生植物的、大面積靜水或近海的水域。
白骨頂雞。
蒼鷺
為了吃,我等得起
蒼鷺,鳥綱鸛形目鷺科鷺屬,是大型水邊鳥類,頭、頸、腳和嘴均甚長,屬廣東省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蒼鷺多在水邊淺水處或沼澤地上以及淺水湖泊和水塘中覓食,可以一動不動站在一個地方等候魚蝦長達數小時。
蒼鷺。
虎紋蛙
蛙蛙我呀,愛吃蟲蟲
虎紋蛙是叉舌蛙科、虎紋蛙屬動物,體重可達250克,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它喜歡生活在稻田、溝渠、池塘、水庫、沼澤等地,以蝗蟲、蝶蛾、蜻蜓、甲蟲等昆蟲為食。
金毛狗
我不是真的狗
金毛狗又稱金毛狗蕨,是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在佛山五區皆有分布,生長于山麓溝邊及林下陰處酸性土上。根狀莖粗大直立,密生金黃色長茸毛,形如金毛狗頭而得名。
金毛狗蕨。
黑桫欏
我曾與恐龍并存
黑桫欏是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在佛山五區皆有分布,生長于海拔260~1600米的山地溪旁或疏林。它與恐龍生存在同時代,是研究古生物和地球演變的活化石。
黑桫欏。/ICphoto
黃胸鹀
嘿,好久不見
黃胸鹀又名禾花雀,是一種雀形目、鹀科、鹀屬的鳥類,體長14~15厘米,其最具標志性的特征就是胸部具有亮黃色的羽毛,屬廣東省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極危級別。近年來,由于人類過度捕獵,黃胸鹀數量已急劇減少。
黃胸鹀。
領角鸮
大眼萌物就是我
圓腦袋、大眼睛、鷹鉤鼻的領角鸮是鴟鸮科、角鸮屬的貓頭鷹,屬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在佛山境內主要棲息于山地闊葉林和混交林中,也出現于山麓林緣和村莊附近樹林內。
領角鸮。
黑冠鵑隼
我的“發型”非主流
黑冠鵑隼,隸屬于隼形目、鷹科、蜂鷹亞科、鵑隼屬,體長30~33厘米,是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頭頂具有長而垂直豎立的藍黑色冠羽,極為顯著。在佛山境內主要棲息于低山和高山森林地帶,也出現在疏林草坡、村莊和林緣田間地帶。
黑冠鵑隼。
策劃/佛山日報記者范銀燕
撰文/佛山日報記者鄭佳樂、莫麗儀
繪圖/黃國鴻
圖/圖蟲創意(除署名外)
編輯/周師伢
11e6e730ecd1eeed932d92145c23b16d